图1 《还我河山》集字示意图河南南阳卧龙岗石刻有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很多人都以为是岳飞手书的,其实不然 宋史专家朱瑞熙表示,“还我河山”四字并非岳飞手书,那是清末秀才周承忠集钩而成 据周承忠回忆:“辛亥光复后,童君季通(童世亨)将所著中学适用的《中国形势一览图》改正重印,嘱余在面页书‘还我河山’四字 余因书而不称意,乃就旧藏石刻岳武穆所书 《吊古战场文》拓本中,钩‘秦汉而还’之‘还’字;‘我’字文中无,即以其‘奇兵有异于仁义(繁体)’之‘义’字下半截充之;又钩‘河水萦带,群山纠纷’之‘河山’二字(注:其实为‘河冰(误作兵)夜渡’之‘河’字与‘山川震眩’之‘山’字,见图1),凑成以报之 而童君以为既是集钩武穆书,何妨即用武穆款 于是复以缩本《出师表》后署名之‘岳飞’二字照钩为款 又在杭州岳庙石刻拓本内钩‘岳飞私印’四字之方章 当即排为两行:第一行‘还我河’三字,‘我’字较小,且起笔不甚清晰,好在介于‘还’、‘河’二字之间,尚不嫌其不称 第二行‘山’字下为款及名印 涂墨为黑地白字,俾肖拓本 童君即照印在地图之次页,出版发行 后来商务书馆将此页照印入《东方杂志》,而东三省又翻印入所出版之杂志,竟误以为石刻拓本矣 ”图2 1936年《救国日报》刊登的《还我河山》图2 1936年《救国日报》刊登的《还我河山》童世亨将此幅作品刊登于再版《中国形势一览图》的扉面,《东方杂志》主编金兆梓见到《还我河山》,也立即在杂志上刊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发出了救亡抗日的吼声:“还我河山,勿忘国耻 ”代表着岳飞精神的《还我河山》迅速传遍全中国,1936年1月4日的《救国日报》头版更将“还我河山”作为当年中国国民的座右铭 “九·一八”事变之后,爱国名将冯玉祥作了一副《感时联》:“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此后又多次书写:1933年他在泰山办学时,曾让学生就地取材,磨制刻有此联的石章出售,以所得收人作为办学基金 1935年11月在南京开会期间,又书此联赠张学良,鼓励他打回老家去 1942年3月6日,又书此联赠予愿给八路军捐款十万元的曾树屏先生 冯将军在游四川灌县青城山时,又书此联刻在天师洞石壁上 浙江杭州与河南汤阴的岳王庙在“文化大革命”后重修,也都选择在正殿悬挂“还我河山”金匾,以示纪念 “还我河山”四字非宋人的行文口气,从横幅产生的过程来看,又非岳飞亲笔,因此不能称之为真迹 但是其字却是从岳飞真迹中辑出,而非伪字,此外它确实又是岳飞真实思想的体现,并且在国难深重的历史时刻,起过鼓舞民众抗日斗志的积极历史作用,因此决不能与一般伪书等同对待
Copyright ©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