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社会边缘,人性探讨 - 悠悠影院

《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社会边缘,人性探讨

来源:baidu.com人气:757更新:2024-10-14 18:35:53

     谁说死者不说谎?如果死者撒谎编排伪造凶手呢?如果死者错认了凶手呢?正义的执行者还能执行“正义”吗?绝对正义也好绝对的恶也好,都会将人压垮的,就像石川安吾一样.     而且说到底,像石川那样的灵能力者在现世是不存在的,绝对正义的执行者本就是一个理想类型,而这个理想揭穿了就是不择手段——无论是不择手段的恶,又或是不择手段的善.     这种不择手段的善可能会实现个案公正,但无法制度化、程序化的运作,那太极端了.     小恶人人都有,但也罪不至死;小善人人都有,但也不能悬壶济世.     大部分人只是平衡地生存.     用卢曼的话说,“正义即冗余性”,所以不要高估正义,到最后正义所能取得的不是真相,而是平衡.     善与恶,无论是哪边打破了平衡,也就越过了那一线——BORDER.     那么在黑暗中守护正义是可能的吗?也并非不可能,只要守住平衡的话——能做到吗?不是简单指向“美国梦”这个现象的破灭,而是让人体会现象背后成功学对人,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成功是人生的最高意义,为其我可不择手段.     ”杜邦和迈克是一对被该观念异化的个体,前者达到了成功却始终空虚,用更多成功填补自己;后者则在品尝一次成功陷入无法成功的焦虑,连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可当作成功的阻碍.     进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以彼此达到“成功”为最高目的的病态关系.     彼此利用控制依赖,唯独没有真情.     哥哥将人与人的真情视作最高价值是对成功学的反叛和讽刺,却又直戳杜邦内心的软肋,照映出他内心的丑恶与空虚,折射出他已经被阉割的需求——对爱求而不得的渴求.     哥哥的存在只会让杜邦恼羞成怒如坐针毡,选择将其同化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如果无法那就只能摧毁.     这是对美国成功学绝佳反思,自从库布里克后很久没看到这么有思辨性的佳作了.     梶原阿贵担任剧本,高桥伴明担任导演的本作品是描绘“社会孤立”的故事.     板谷饰演的主人公北林三知子白天在工作室卖自己制作的首饰,晚上在烤鸡店作为住宿的兼职工作,但由于疫情而失去了工作和家.     没有新的工作,家庭餐厅和漫画咖啡馆也关门了.     伫立在走投无路的三知子面前的是被路灯照射的公交车站.     谁也看不出弱点的她,成了在公交车站过夜的流浪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