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姐姐视频免费剧情介绍: 关于“天人之际”的讨论,代有其人,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天人相合说,一是天人相分说。这两种看法,是中国思想史上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之间斗争的重要内容。这个斗争,从东汉至中唐以前,有几次大的较量,都跟史学有关。如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的白虎观会议及其所产生的官方典籍《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使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法典化,史学家班固是这部“钦定的哲学、神学、经义的法典”的撰稿人[9]。与此同时,则有王充对天人感应说的大规模的批判。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由皇帝下诏批驳范缜《神灭论》,大僧人法云作《与王公朝贵书》动员王公朝贵60余人“围剿”《神灭论》,史学家沈约撰有《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神不灭论》《难范缜〈神灭论〉》等文[10],反复申明他的“神本不灭,久所服膺”的思想。隋末唐初,佛教在南北朝大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武德七年(624年)科学家傅奕上疏,请求废除佛教,根据之一是:“生死寿夭,由于自然;刑德威福,关之人主。乃谓贫富贵贱,功业所招,而愚僧矫诈,皆云由佛。窃人主之权,擅造化之力,其为害政,良可悲矣!”此后“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但当“高祖付群官详议”时,只有太仆卿张道源一人支持傅奕。太宗继位,傅奕又指出,佛教“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太宗“颇然之”。傅奕跟唐初史学也有关系,他曾“集魏、晋已(以)来驳佛教者为《高识传》十卷,行于世”[11]。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正史”撰述,大多没有跳出“天命”论的窠臼。《宋书》《南齐书》《魏书》自不待言[12],就是以重人事著称的魏徵在其所撰史论中亦难免有所流露[13]。即便是以对前史进行严肃批评而著称的刘知幾,也没有否认“天道”的存在和“灾祥之作,以表吉凶”的传统观念,他只是怀疑一切“天道”都与“人事”有联系,怀疑前史有关灾祥与休咎的记载的可靠性和必要性。他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是:“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又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又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呜呼!世之作者,其鉴之哉!谈何容易,驷不及舌,无为强著一书,受嗤千载也。”[14]他主张把不可捉摸的“天道”搁在一边,只研究和撰述“人事”就是了。刘知幾具有唯物主义倾向,但他并没有对“天道”进行解释,更没有对它做较系统的批判。这不仅是刘知幾史学思想的缺陷,也是汉唐之际历史理论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重大课题。柳宗元的关于天人相分的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
Copyright ©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