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大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 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 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郭孝恪传》)后人根据这段记载提炼出“随机应变”这一成语 隋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唐灭刘武周后,李渊为统一天下,命令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占据洛阳的王世充 当时,窦建德占据河北,唐还要防范北方的突厥 为了集中兵力拿下洛阳,李渊遣使与窦建德言和,争取使其中立,又派太子李建成率军驻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以防突厥南犯 窦建德当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唐灭掉王世充之后,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自己 于是,他决定联合王世充,对抗李渊 在李世民围困洛阳后,窦建德率军10余万西援洛阳 突厥颉利可汗为策应王世充,也率军南犯并州、石州(治今山西离石)等地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萧璃、屈突通、封德彝等多数人认为,唐军长期作战,过于疲惫,一时难以攻下洛阳;而窦建德气势正盛,唐军将腹背受敌,主张退保新安,相机再战 而郭孝恪则认为:“王世充被我们围了很久,已经力尽计穷,他的失败,指日可待 而窦建德也有不利的条件:长途增援,粮道不通,这正是自取灭亡 ”郭孝恪建议李世民“围城打援”:一边继续围困王世充,一边带兵占据虎牢关,“随机应变” 记室薛收也分析说:“王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带领的部队,是江、淮精锐,他最大的问题是被围缺粮 一旦缺粮,跟我们打,他打不赢;守,他守不牢 窦建德带兵来援,自然也带来了粮草 一旦王世充有了粮草,这一仗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呢 现在应当深沟高垒围住洛阳,不与之交战 而大王你亲自带上精锐,迎战窦建德,战胜窦建德之后,洛阳也就不攻自破了 ”李世民采纳了二人的建议,命齐王李元吉等继续围困洛阳,亲率精兵步骑进驻虎牢关,不久,全歼窦建德军 李世民随即移师洛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助的王世充只好投降 洛阳、虎牢之战,是唐统一战争中最关键之战,唐军取得“一举两克”的重大胜利,为唐朝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郭孝恪也因出众的谋略为李世民所常识,在召开庆功会时,李世民对诸将说:“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出诸人之右也 ”而郭孝恪献策时所说的“随机应变”,也作为成语流传了下来 随机应变这个成语揭示了一个道理:人们的社会活动是不可能随心所欲的,因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一个物质发展过程,在总体上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的任何思想、行动,不仅不能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而且还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 这个成语给人的哲理性启示是:人的思想、行动的变化,一定要以客观形势的变化为转移 成文用法随机应变这个成语意为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应付,形容临事能妥善变通处置 它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五回:“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你两个,只扮做家里人模样,到那里,务要小心在意,随机应变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至于打仗之法,务在迅速,随机应变,不可迟疑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总而言之,我们做官,总要随机应变,能屈能伸,才不会吃亏 ”
Copyright ©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