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描述一位眷村青少年的成长故事,从年少轻狂的懵懂无知,到成年的成熟稳重,传达早期台湾生活的真切与感怀 整个舞台在台北县淡水镇取景,摄取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传达早期台湾眷村生活及回忆 注意: 下文记述作品情节,或许会降低欣赏原作的兴致 小毕的母亲年轻时,被一个男人所骗,生下了小毕 母子二人辛苦度日 经人撮合,她嫁给了大自己几十岁的公务员老毕 结婚照上,是少见的三个人合影 母亲,小毕和老毕 即使她再打扮沧桑,也可以看出夫妻两人相隔的几十年韶华 一个低眉顺目,看上去木讷平和 一个温良贤淑,浅笑里掩不住脆弱 这样的婚姻,于他,是一个完整的家,于她,则是一个归宿 终究是为了孩子——也许谈不上爱情,只有恩情 但只要他能照顾她们母子一辈子,她就会心甘情愿的做好妻子 天大地大,对她而言,自己已经没有了未来,未来留给孩子 于是小毕从最初的林楚嘉变成了毕楚佳 于是慢慢的他又多了两个弟弟 老毕从来没有给过小毕一句重话,总是这样宽容慈爱的看着小毕 他曾经说过,绝对不能委屈这母子,他耐心的教小毕写毛笔字,一期不差的给小毕买喜欢的书,他要供小毕到大学毕业 可是,老毕和小毕总像是隔了些什么,有些生疏和客气 邻居家的女孩——小帆 一个有明亮的眼睛,却早早戴上了眼镜的小姑娘 故事在她的旁白讲述中展开 她悄悄的看着,那海滩上嬉闹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 那个怯怯牵着母亲的手走在沙滩上的孩子小毕 成了她的同班同学 她看着小毕的妈妈,每天把自己收拾的的一尘不染,不像快乐,却也不像不快乐 只是每天安静的做着家事,安静的照顾小毕和老毕 小毕一天天长大,成了国中的学生 不仅像小时候一样桀骜不驯让人头疼,更多了青春期的叛逆 小毕割破人家的裤子,偷吃别人的便当,不停的被记过处分,几乎被开除 老毕无奈的一次又一次去为他说情,学校最终留下了他,并破例让他当朝会升旗时的司仪 小毕的妈妈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坏的 他每天天不亮就把小毕叫醒去练习喊口号 小毕的两个弟弟憨态可掬的在他的口号下做着各种动作 老毕在围墙的那一头不时指导 小毕和低年级女孩子约会时,被结过仇的几个年轻人殴打,他感到大没面子 而同去的小弟又不甚掉进海里几乎丧命 这一串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原有被维持着的宁静 母亲似乎一下苍老了许多 对小毕也开始失望起来 她哭了,为了自己寄予无限希望的儿子 生活的残酷终于在这样不适当的时机拉开了面纱 小毕领几个好朋友帮自己寻仇,一个好朋友被刀刺中,急需输血 小毕无奈偷了家里的钱 并最终和老毕顶撞起来,对老毕喊:“你不是我爸爸,你凭什么打我 ”老毕气急终于说出,我不是你爸爸,找你爸爸去跪,我没那么好命 那一刻,母亲仿佛成了石像,脸上没有表情的苍白着 真的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第二天,她只是和往常一样,安静的,为小毕准备好便当 没有人会想到,她会用死亡来面对一切 屋子里的风扇猛烈的吹着,母亲只留下简单的一份遗书,充满了遗憾与无奈 老毕悲痛的大哭,小毕在一边无语 小毕国中毕业,不顾老毕让他念大学的苦心,一定去上军校 主要演员——钮承泽主要演员——钮承泽若干年后,小学同学会上,一身戎装,英俊年轻的小毕遇到当年邻家的女孩子小凡时,应该是会勾起曾经的记忆吧 可,两个人挥手告别时,旧事也许就悄然走远了 影片以叙述者小帆的视角,引出了小毕自童年、少年、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遭遇 她是小毕成长过程的旁观者,也是自身成长过程的亲历者;她旁观着小毕的成长,也经历着自己的成长 故事里的小毕原本是私生子,她的母亲是个未婚女子,因与一已婚男人相恋,生下了他 为了维持母子俩的生计,她带着儿子嫁给了比自己年长许多的老毕 从此,这孩子就随养父姓毕 这样的情节不由得让我们了解到小毕顽劣背后最为生动的一面,他的家庭环境复杂,养父毕大顺虽然对小毕视同己出,教他写字、学习,准备培养他进大学 可是小毕却摆明不吃这一套,对新家庭与新环境的拒绝,是他自我封闭与玩世不恭的根源,也许,是旁人异样的眼光与背地里的歧视造就了他反叛的个性,他表现出的一切,都象是对这个被强加给自己的父权示威,但他稚嫩的个性外表下,却无法去填补小母亲的伤痛,面对日渐沉默寡言的丈夫,以及接连捅马蜂窝的儿子,她始终怀着自卑歉咎的心情 最后,为了能使小毕回心转意,居然想到了自杀……那是一天,小毕偷钱为人治病,毕大顺未问情由便施以责罚,小毕反唇相讥,结果大顺气极之下,声言要赶走他们母子俩 心理脆弱的小毕妈妈为洗刷儿子无知的罪过居然自杀身亡 在经历一番死别与生离之后,小毕也好像在母亲的死讯中,一夜之间长大了 这种成长所需支付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毕竟他失去了最疼最爱他的妈妈,但是他也在这些惨痛的经历中获得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坚强,那种勇于直面今后生活道路的果敢和坚强 后来,小毕拒绝毕大顺供养他升大学的苦心,而进了军校 在阳光灿烂的一天,小毕身着戎装重回母校与同学相聚,而故事的叙述者小帆,则与他在聚会上重逢,淡淡地相视一笑,随即就以成年人的理性与浪漫,在浅浅勾勒的新画面上开始了另一个关于生活的主题,但结尾的那一瞬,两个人却在人们的祈望与憧憬中各奔西东,仍旧把画面定格为回忆 钮承泽毕楚嘉(少年)张纯芳林秀英(毕楚嘉的母亲)崔福生毕大顺(毕楚嘉的继父)颜正国毕楚嘉弟弟朱小凡毕楚嘉的同学孙 鹏--庹宗华毕楚嘉(成年)禹黎朔小云(林秀英的朋友)导演: 陈坤厚 Chen Kunhou编剧:朱天文 Zhu Tianwen also novel丁亚民 Yah Ming Ding侯孝贤 Hsiao-hsien Hou许淑贞 Shu-Chen Hsu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张纯芳“最佳男配角奖”:钮承泽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陈坤厚“最佳改编剧本奖”:朱天文、侯孝贤、丁亚民、许淑真希洪影展“最佳影片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作家朱天文作家朱天文“年度十大华语片”作家朱天文作家朱天文制作前,当时小野在缴付《小毕的故事》的企划书中,他是这样写的:“本片最主要的目的是以青少年成长受挫之后逐渐领悟人生的意义,最后决定投考军校,报效国家”[3] 台湾导演陈坤厚与侯孝贤为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将自己的房屋分别值押及贩售,总共集资200万元新台币,才凑足所需要拍摄金额[4] 《小毕从军去》1^ 香港电影票房 1985 〔华语电影〕,〈香港电影票房全纪录〉2^ 1983年台湾票房,〈台湾电影数据库〉3^ 小野〈小小撤个谎:新电影传奇〉 杨泽编,1999年,《狂飙八O:记录一个集体发声的年代》,台北:时报文化,第132—140页4^ 金马奖导演陈坤厚 当年押房子拍戏,〈TVBS〉对于“台湾新电影”运动而言,本片注定是无法绕开的历史性一幕,更在台湾影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片风格清新而写实,充满了台湾独有的生活气息 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刷新了以往台湾电影大喜大悲的传统模式 如今,再回看当年同台竞逐的其他影片,本片更清新质朴,而又真切感怀 这些年炒得沸反盈天的“台湾小清新”风格,倘若真正追溯起来,也将注定绕不过《小毕的故事》 (凤凰网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