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俐蓉贴挽联 72年光阴,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吕俐蓉全家来说,是两代人的坚守与等待。爷爷吕来和烈士在参加解放兰州的战役时牺牲,“光荣证”成为家人唯一一件睹物思人的物品。爷爷牺牲在哪里、安葬在何处,一直是孙辈牵心的事。在甘肃、内蒙两地媒体及公益人士的帮助下,吕来和烈士的家人终于找到了爷爷的安葬地。今年清明期间,吕来和烈士的7位孙辈踏上开往兰州的火车,与爷爷吕来和烈士“团聚”,而这次“团聚”整整跨越了72载。 1 公益寻亲 爱心接力 烈士后人找到了 2009年,河北籍公益人士张红琢与本报取得联系,为兰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寻亲。经过本报报道和记者寻访,很多烈士家属来兰完成了祭拜的心愿。2017年,张红琢再一次走访榆中县兴隆山革命烈士陵园,对照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革命烈士名录,查找到了187师560团的吕来和烈士的相关信息:吕来和,男,1905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五申村,1948年12月参加革命,1949年8月牺牲于皋兰县,187师560团班长。 2020年清明节期间,内蒙古《北方新报》发布寻找烈士后人的信息后, 《兰州晚报》和《北方新报》记者相继实地采访,在托克托县籍公益人士和吕来和烈士家乡人的爱心接力下,终于找到了吕来和烈士的后辈。受疫情影响,吕来和烈士的后辈商议后,决定于2021年清明节前往爷爷安葬地祭拜。 根据烈士孙辈吕俐蓉女士提供的线索,本报记者提前前往“光荣证”上记录的安葬地——皋兰县冯家湾西北角走访。因1958年皋兰县定远、银山两个区划归榆中县,在榆中县定远镇冯家湾村党支部委员会的大力协助下,记者确认吕来和烈士的具体安葬地位于李家庄山头。“冯家湾当时是解放军的后方保障阵地。解放军将李家庄小学征作临时医疗救助医院,受伤战士从战场运回后,集中在小学内进行医治,伤势过重无法救治或已牺牲的战士就被埋葬在距离小学不远的李家庄山头。”冯家湾村原村委会主任李延泰介绍说,自家的古宅还曾被解放军临时征作营级指挥部。 “当时父亲收到了爷爷在解放兰州的战役中牺牲的公函,原本可以接爷爷回家,但当时兵荒马乱,到甘肃的交通极其不便,种种原因致使父亲最终没能取回爷爷的遗骸,也错过了让爷爷回归故土的机会。”吕俐蓉含泪说道。 2 梦圆金城 “72年了,爷爷,我们终于找到您了” 经过榆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前期联络与筹备,4月3日8时50分,从呼和浩特市开往兰州的列车驶入兰州站,烈士孙女吕俐蓉一行顾不上休息便匆匆赶往榆中。在榆中县十里山村,吕俐蓉紧紧握住记者的手,一语未出,满眼含泪。 李家庄山头的一处空地是吕来和烈士的安葬地,4个花圈依次摆放,孙辈兄妹7人准备祭拜爷爷,脸颊上流过一行行泪水,寄托着对爷爷的思念。听闻他们是来祭拜牺牲的烈士,当地过往村民也驻足默哀。吕俐蓉几度哽咽着说:“当年我在军营参加实弹射击训练,每当枪声在耳边响起,弹壳落在身旁,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爷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景。” 清明时节,兴隆山上积雪覆盖,溪水在山脚下流淌,915名在兰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长眠于此。吕来和烈士的墓碑位于墓区第三排左侧第四位。“72年了,爷爷,我们终于找到您了,以后我们会常常来看您。”吕来和烈士的孙辈们一边拂去墓碑上的积雪,一边轻声诉说着。他们含着泪水,逐一献花、上供、鞠躬,在一排排苍松翠柏中默哀。 今年76岁的守陵人黄永库已在此守陵14载。他告诉记者:“自我2008年守陵以来,吕来和烈士的墓前一直没有后人祭拜。现在看着他们一家人‘团聚’,我心里也感慨万分。” 吕来和烈士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影响着他的后辈,几代人相继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着吕来和烈士的家国情怀。返程前,吕来和烈士的孙辈们告诉记者:“终于找到了爷爷的牺牲地和安葬地,也了却了父辈们生前的心愿。爷爷的安葬地周围都是他的同营战友,爷爷不会感到孤寂。以后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前来祭拜爷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宁祯 李莉 文/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宁祯 李莉 文/图 举报/反馈
Copyright © 2008-2023